处女座AB型
有只爱笑的猫
身在匹兹堡 心在魔都 的美帝留学生
爱甜食 爱巧克力口味 爱bubble tea
文艺又世俗
坐得住但水平低的程序媛
 
 

匆匆那年

因为很喜欢男神彭于晏,所以在Facebook有加他关注。有一天,他分享了一个正在拍的电影的预告片。这部片子叫《匆匆那年》。那个预告片长这样:里面男女主人公一句话都没有说,从教室里走到走廊再到操场。两个人就一个眼神、一次小小地碰撞,都代表着一个一个甜蜜的暗示。当时这预告片真的拍到我心里去了,好像一个虫洞,把我直接带到10年前了。

当时我看到这个“喜欢版”预告片,就决定一定要去看这部电影了。后来又出了什么“刺痛版”,就觉得里面男女主人公好像特别纠结的样子。不知道故事在说什么。似乎也不单单是“喜欢版”那样清丽美好的。这时候我对小说感兴趣了。

这电影是今年12月12上映。前段时间王菲给它唱了主题曲,叫匆匆那年。第一遍听觉得歌词太密集了,每个音都很弹跳,不是太喜欢。听多了也就习惯了。里面有一句常常被大家拿出来说:

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/是否还能红着脸

我说不上来这句话好在哪,但是就觉得,这真的是一种状态。关于片子里的人物。男主人公陈寻是彭于晏演的,我真的很喜欢。他穿上校服,然后那邪邪一笑,都像极了记忆中的某人。女主角方茴是倪妮演的。我不太喜欢,觉得眉眼太清淡了。后来读了小说,发现真该她演。因为小说里方茴就是这样清淡,更重要的是,我之前看过倪妮和冯绍峰的一个电影《我想和你好好的》,当时看完我就骂街了,觉得里面倪妮演的那个喵喵简直是偏执的神经病啊。读完小说发现,方茴也类似这种人设。

那么我是在看了这篇书评之后,横下心来咬咬牙决定把小说看掉的。书评里写道她14岁遇到的爱情,和25岁遇到的爱情,是不一样的。14岁时的脸红心跳和现在成熟的恋爱感情,是不一样的。书评主人提到的那些小细节,虽然是在说她自己的故事,但是句句都让我看到自己的故事。所以我决定要去看书。

当年《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》还没上映也是疯狂造势,流出了好多清纯的剧照。我也去看了书,一两天就读完了。这次我读《匆匆那年》,近40万字,今天整整一天,把它读完了。前半段是笑着读的,偶然有一些小感动,也就流点小泪滴,那一段太能有共鸣了,好多好多细碎的点儿,虽然作者在北京在高中,但是和上海和我的初中,真的太像了。这片子这么受欢迎,一定也是因为其中的点滴和很多人经历过的,都太像了。而后半段是哭着读的,虽然那些疼痛的故事我没有经历过,但是因为有了前半篇的铺垫,让这种疼,居然疼到了读者心里。前半段一些我不太在意的对话,我就跳过不看了;后半段居然是逐字逐句都要仔细读下来的,可那些字句也真是刀刀虐心啊。

读完小说,徒留了一堆的餐巾纸。回国后希望电影还在上映,抓小伙伴陪我去看。

大概每个人的故事都有这些类似的元素吧。有的发生在高中里,有的发生在初中里。刚才晚上Matt打电话给我,我说我在看言情小说呢,都看哭了,就想到了小时候。他酸溜溜地说,你小时候故事里的不是我。当然他也是轻微的酸溜溜啦。他初中小学里也有很多的拥簇,故事也是掰着指头可以说到天亮那种。真正意义上的初恋,他是在初三,做过的事情也差不多就是放学骑车闲逛、去湖边溜达、女孩子要他唱周杰伦的歌给她听、还要他和前男友打篮球比拼、假期里约着出去玩还拍了大头贴之类。

不过他倒是好像一点初恋情结都没有。过去了就走出来了,高中大学里那女生还在网上找过他几次,某次被他嫌烦后,就拉黑了。现在各种联系方式都断了,早已杳无音信。

而我可能是女孩子,或者说时间更长,所以心里装了更多的小故事。你看小说里的一些情节:滚瓜烂熟背了对方家里的电话号码,打电话偷偷打,有时候响一声就挂掉,被老师发现后通报批评叫家长断联系,偷偷摸摸是一种常态,还有那自行车、那放学后、那些细碎的小心情……全部都能复刻到每个早恋小孩子自己的故事里。当时我用的诺基亚黑白屏的手机,打一分钟电话要5毛钱。我至今背不出几个电话号码,爸妈的,我自己的,我老手机的,还有一个号码一共就只能背出这四个。打电话里的每一个字词都能回味很久,每一条短信都要反复看好几遍。在学校里的时候虽然在一个教室,却可以整天地不讲话,但是眼神里都是满满的温柔。当年在少科站学编程,少科站在他家附近。所以为了多一个周五放学的相聚时光,我硬是求老师把我改在周五的班里。当时那两个女老师都不置可否,把我晾在一边也不回答我,只说周五班人太多了,如果实在坐不下你不能留在这个班。后来我硬是坐在那个教室最后排最角落,听课最认真,笔记做最全,作业做最快。我成了那个班里最好的学生,期末可以拿满分,还能拿到老师发的优秀证书。我后来和这两个女老师都成了朋友,至今都还互有微信。为了每周五短暂的那一点时光,为了一起坐一趟公交,可以在天黑了的马路上牵手走,可以坐在少科站的葡萄架下聊天。也有那么一个分开的路口,他要右拐,我要直走,送出了第一次情人节的巧克力。言语中全是试探,从来都是迂迂回回地说,而不敢直面那些直白的字眼。第一次牵手我的体温三秒剧降,把我都吓了一跳。坐公交的时候就静静看着对方,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。看到对方不以为意就很难过,看到对方吃了小醋就会开心。有一次编程课停课,那个周五居然又刚巧是他生日。我瞒着家里没有说停课的事情。那天晚上我们去四平电影院看了电影,电影是哪部我也一直记得。在隔壁KFC买了晚饭,在等候厅的小桌椅上吃了汉堡,地毯是大红色的,桌椅是白色。看完后我们打车到少科站,然后我坐公交回家。那时爸爸给我了一个很大的保温杯。我还在公交上喝了一杯枸杞茶。那种笃定和愉快的心情,到现在还记得。但是大概过了小半个月,班主任从同学嘴里听说了这件事,我们分别被抓去训了很久。我忘记她有没有通知家长,好像通知了。当时在三楼的平台,我看着班主任下垂的眼袋,盯着她满是皱着的嘴唇,听她训话,可是她说了些什么我全都不记得了。那年期末考,我从默默无闻的十几名,变成了班级第四。从此永远留在班级的Top5里。我还记得表白的第二天,和爸妈去书市买了世界名著的一套书回来。那个周末过得很快乐但是很慢,从来没有哪次这么盼着周一快来、快去学校。这里面因为太小太不懂事,没有经验来处理一些问题,平白添了很多互相伤害。比如有一次送他的挂坠,他说了一句什么评价,我说你不要就还我,他就真的丢给我,还丢在了地上。我心气高不想捡,最后是好友帮我捡的。那天放学我一个人在教室哭得很伤心。第二天闺蜜把话传到他耳朵里,他诚惶诚恐地放了学就去买了个小熊送我当补偿。他说我从来没有当着他的面哭过,他特别希望我展露最柔软的那一面在他面前。可我当时是那样的人,只会在没人的时候才哭。后来渐渐地我也学会了越来越柔软。我想如果没有早恋,我现在的性格可能还会再硬气一点。我们还会无聊地写一些密码信、交换日记。过节日的时候也会参与全班的贺卡大派送。在学校里的时候我们总是偷偷摸摸的,可能连正面接触的机会都很少很少,我不会去场边看他打球,更不会给他买水,不会和他下课聊天,更别说搂搂抱抱。但是我们只要轻轻望对方一眼,那含笑的眼睛就已经把一切都说清了。

其实这种感觉,到了高中就已经消失了。因为没有老师再管这种事情了。高考冲刺前我和Matt留在教室一起自习,中途休息会一起站在窗边聊天。虽然一样超级羞涩,但是真的不是偷偷摸摸那种感觉了。我把字都堆在一起,是希望没有人仔细读里面包裹着的这些细碎的记忆。就这样晃着看过去,一眼万年。其实都很清淡。大多数人都缺了小说一样轰轰烈烈的后半段。后来我们进了不同的高中。我记得我在出板报的时候Sun还跟同班同学说我有BF在市东。我还很有点小骄傲。可是九月开的学,十月我就变了。我突然不知道为什么就开始躲他、不想见到他,觉得我们已在两个高中,已是两个圈子的人了。让他死心的是那天他放学骑车来我学校,在门口的小店里等了我五个小时,等到很晚、等到天黑、等到绝望、等到心凉。我知道他在那里,但我不敢去见,我直接回了家。那天之后再也没有联系,直到12月他说他开始了新的恋情,我把那天视为官方终结。虽然后来有短暂的复合过,虚荣的我在东方绿洲还去找他一起堂而皇之走在营地里,后来还去他学校看过他。表白那天并没有提到“女朋友”这样的字眼,分手那天也并没有提到“分手”二字。中间分分合合,但以被窝里打电话说他喜欢的人是我那一天算起,到上了高中的那个十二月三号收到他短信截止,一共是三年八个月少一天。因为是个太长的记录了,后来我阅人速度加快,根本谈不到超过三个月的。全都在考察期里就全都被我扫了。直到Matt出现,不知不觉超过了那个三年八个月的记录。超过的那一天我也标记了出来,感慨真的被超越了,我被镇住了。我在新的长久的感情中了。这段感情成熟多了,虽然起头因为还在中学,还是有很多幼稚的鲜嫩的可爱小事,但是这段感情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发生了,使我精力充沛,使我能量饱满,使我自动断绝了之前所有暧昧不清的异性朋友,使我获得了飞速的成长。并且在可见的未来里,它还要继续蔓延。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里,看起来它要蔓延到最远端。

那时候的只是喜欢。现在的才真的是爱情。以后还有婚姻。这些东西看上去好像是一样的,其实不一样。看起来是层层递进的,其实也可以是分开的。我有时候回忆弥漫上来覆盖我时,我会觉得当年展卷如画。可是想想这世上这么多令人唏嘘的故事,也就不觉得自己的这丁点算个什么了。全部都,渐渐淡化在匆匆的那些年里。

18 Nov 2014
 
评论(7)
 
热度(3)
© 木寻云 | Powered by LOFTER